Quantcast
Channel: 广告在线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

一个2万UV的O2O网站为什么不赚钱?

$
0
0

对于O2O创业者而言,消费者和商家两头重,先有鸡或者先有蛋无疑让所有创业者头痛,好在创业者A还是先玩出了流量,起码有了半只鸡,但这半只鸡在下蛋的时候却难产了。问题出在哪里?这里有几点值得关注:1、小范围的平衡和爆发是关键;2、靠抄袭建立不了用户认可的品牌;3、要改变商家,你只能等待;4、慢公司,小而美,拼服务。

 

 

2013再谈O2O好像已经不那么时髦了,进入2012年下半年我们收到的计划书里,创业者已经很少直接提到020和平台这样的字眼。无疑O2O就是个概念,创业者也已经知道靠概念打动不了投资人,更忽悠不了商家和消费者。但在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O2O无疑还是有很大创业机会的。我们伟大的国家除了是制造大国更是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大国,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密度,伟大的O2O一定会加速整个服务业的变革。

本期的案例是020项目

创业者A是个商业模式控、流量控,也是编程高手、SEO高手。其从xx点评、XX搜索、XX同城上爬了大量的数据。当我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非常吃惊。惊叹于他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这些数据通过他的整理,可以满足N个垂直行业的app或者互联网站的信息需求。

当时我问他,你准备如何下手联系商家,他说不用,他要做的事儿是先把流量引过来,然后拿着订单再去联系商家,商家必然要给返点。

1个月后网站上线,2个月后APP上线,4个月后网站流量达到日2万独立IP。APP安装数量达到3万,每日线上下单100单以上。非常不错的成绩。于是他开始用10个人的线下团队联系商家做线下推广。半年后,流量增长了5倍,签约商家800多,其中不到100家完成收费流程。每月营收不超过4万元,团队近20人。自己的钱花光,融资未见进展。

对于O2O创业者而言,消费者和商家两头重,先有鸡或者先有蛋无疑让所有的创业者头痛,好在创业者A还是先玩出了流量,起码有了半只鸡,但这半只鸡在下蛋的时候却难产了。问题出在哪里?

1、小范围的平衡和爆发是关键。

创业者在关掉自己的公司前,我们曾经深入的探讨过,发展态势还是不错的,最后为什么难产。看过各种数据后发现,其网站在单位面积上的客户或者单商家的客单量都不够给商家带来足够的吸引力。比如APP端,在其用户量最大的中关村地区总用户量不超过3000人,而且活跃度偏低。而最核心商家(头30位)也没占到其营收的30%。可见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讲上这个网站的需求都是可有可无的和碎片化的。创业者A的公司明显在运营时是全面铺开,无重点突破。在货品、地理位置、商家的推荐上没有做好充分分析和运营。网站的用户、流量、商家、商品没有在任何一个点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所以没有爆发的机会。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团队对网站运营体系的搭建还在初级阶段。

2、靠抄袭建立不了用户认可的品牌。

目前大多数O2O公司严格的来说还是在做网络媒体(即使谷歌和百度也称自己在做媒体),在O2O领域网络媒体的要打造的核心是“我比你知道的多,我比你专业,来这里比较方便”。网络媒体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信息,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做聚合,整理,分类、排序和推送,方便用户在获取信息并选择信息。一种是做内容,这包括做评价和做商品服务的描述,这些内容可以自产也可以UGC。目前来看如果两种都做好,就比较容易成功。

创业者A在做信息方向上虽然投机取巧,但还是及格的。在第二个方面他无疑就是他的短板。做内容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更深入的了解商家产品和商家需求。这是一个互联网团队难以在短时间具备的,而创业者在战略上很聪明的回避了自己做内容,抄是不二法门。但经过9个月的努力后他发现,自己的网站转化率明显低于其他有同等流量的老网站,问题在哪里?在于内容的把握不专业致使客户忠实度低。这在他的移动APP上表现更明显,其10万用户简直就是狗熊掰棒子,来了后面的丢了前面的,有LBS参与的app的转换率比互联网站还要低,这是难以想象的。

3、要改变商家,你只能等待。

创业者A说过,对O2O来讲,改变商家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难得事情。他建立了一个10个人的BD团队,他的团队成员个人能力并不差。按照每个人每天去谈5个商家,第一阶段的几百商家就有了。但这时出现了问题,继续扩张,商家在本市有上万,团队人手不够。面对网站的盈利压力,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扩张商家,但在整个商业环境缺乏诚信和商家需要培育的今天,维护好商家要有过程,要反复教育,甚至培训,而且已经签约的商家可控性(服务质量)也很差,合作关系非常脆弱,后期与最终用户发生纠纷的协调成本更加高昂。创业者A带领团队反复教育商家!但成效甚微。互联网人有个毛病,动不动就要再造流程改变世界。其实对商家来讲目前O2O只是线下商户的一个客流补充而已,他们和你并没有必须签约的冲动。 所以我们要做的应该不是改变商家而是了解商家。创业者A后期虽然签了近千商家,但能给他带来收益的极少。我们分析了创业者A的核心商家发现,真正让他挣钱,而且BD团队维护比较好的商家。都是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但位置不是很好的商家,其服务意识够,盈利状况一般,服务有些特色。后来创业者A说,如果他亲自把所有签约商家走一圈,而不是直接给BD团队下KPI可能就会好很多。

4、慢公司,小而美,拼服务。

大众点评做了9年,虽然很多人说会面临微信的挑战,但他成功了。团购网站从一日一团做到一日百团,做死了无数小公司。大量的O2O公司只会做优惠劵,结果做来做去就是肯德基、麦当劳。未来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创业者A快速的挖掘了大公司的信息,却没有慢慢的消化用户需求点。创业者A快速的签约上百商家却没有更多精力督促商家好好把服务做好,更没有维护好消费者的体验。如果创业者A有机会重来,会不会做的慢一些,小一些,会不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服务流的问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些O2O公司做慢了一些、做小一些,做认真了一些,慢慢形成口碑,不仅慢慢的有了利润空间,不仅在商家里有了很好的口碑,最后也得到了融资。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广告在线
转载请注明转自《一个2万UV的O2O网站为什么不赚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

Trending Articles